第五十七章 极限24小时(二)(3/5)
但是商业化的数据对于我来说就很难了。内容的商业化是第三方客户对内容进行的付费,以期对自己的品牌和产品进行宣传,比如冠名、植入、硬硬广告等等,这些都是商家拿钱做的活动。这个表格里面没有哪个内容卖了多少钱、办一个活动拉了多少赞助的数据,只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数据——每个项目看不懂的条目下有杂七杂八的商业化收入,以及我们自己的艺人通过运营带来的营收增长率。
这里面艺人的增长率可以说是,我们运营团队和签约团队都有功劳,很多场外的资源都来源于签约团队。我按照工作室理出每个月的增长率就可以了,最多再在工作室的注释里,加几个头部的艺人,以便增加一点点老板们对工作室情况的了解。
但内容的商业化这块,既没有时间维度的数据,也没有空间——展示位置维度的数据,我只好硬着头皮,把这些不全的条目,按照项目收拢在一起,算出一个大概的总和。按照每个项目滞后的制表日期和零零碎碎的注释,我推测,这些收入很可能是“事后收入”,也就是贴在某个内容上的广告位,在没有全部卖出去或者突然走红的情况下,出现了余量,那么商业化团队就会和客户讲要不要追加一些量,有余量可能就会有补量,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项目最后加总是负数。
当然以上都是我的推测,如果我的推测没错的话,“事前收入”,也就是走正常预售的收入,应该在童然手里。这种机密数据是不会给我的。
表格里面的支出就更迷了,虽然表格的维度比商业化的清晰多了,但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这些支出是给谁的:最前面是id,有些id是重复出现的,上面的表头是时间、数目和一个“效果评价”维度的详表。
我越看越懵。
虽然我知道重要的表格不会给我做,但是这些数据我要怎么梳理呢?我完全摸不着头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