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2/2)
当真是应了那句恶有恶报。
陆延风到底是没能谋上庚省空缺出来的那个市长的职位,因为陆有恒就算是再重情,也不可能去扶持一个仇人的儿子。
他走投无路,又不愿意听从陆弘毅的建议,放下身段去经商,最后只能是低声下气,求到了他岳家的头上。
看在女儿的面上,他岳家没办法,可又怕陆家不高兴,最后只给他安排了一个高县副县长的职位。
从堂堂京城市市长、省部级高官到高县副县长、副处级干部,身份上的落差没能击垮陆延风,真正让他心灰意冷的是在七年后,陆二德调任高县县长,成了他的顶头上司。
最可笑的是,他恨着陆家,哪怕是做梦都恨不得将孟则知一家千刀万剐,可实际上,他连和陆家鱼死网破的资格都没有。
至于陆弘毅,他依旧做着他的商业帝国梦。
之所以说是梦,是因为他到死都没有成功。
没了陆家撑腰,他就是一块袒露在太阳底下的肥肉,谁都能咬上一口。
这么多年下来,他招惹的敌人可不在少数,单单是为了他的那些红颜知己,就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
起初他们还不敢轻举妄动,可后来发现陆家是真的不再管陆延风一家了,他们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陆弘毅手底下日进斗金的可不止那四家工厂,还有六家歌舞厅,一个连锁超市,两家出租车公司。
不过短短两年的时间就被他们用各种手段分刮了个干干净净。
之后的两年里,陆弘毅数次创业,数次被对手折腾到破产,手里的资金瞬间缩水一半不止。
事实证明了,普通人终究是普通人。原剧情里陆弘毅为什么能成功,一是因为陆家给他提供了足够高的平台,说一句不大好听的,有陆家的人脉在,就是一只小鸡仔也能给你喂成一头肥猪。二是因为他拥有后世的记忆,占尽了先机。
可一旦失去了这些,陆弘毅还是那个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一事无成的陆哲(陆弘毅重生前的名字)。
即便如此,陆弘毅依旧没有放弃,他被迫收起锋芒,将目光放在了89年股市试行上,原剧情里,在当时,一只股票的上证指数能在一天之内涨幅高达百分之四百,正是通过这场超级牛市,陆弘毅将手里的资金一鼓作气翻了一千倍,成为国内又一位亿万富豪。
孟则知怎么可能让他如愿。
老爷子听从他的建议,在股市试行之前就成立了证监会,实行严格的涨跌停板制度,即为了抑制过度投机行为,防止市场出现过分的暴涨和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规定当日的证券交易价格在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基础上实行5%-10%的涨跌幅限制,从而有效的遏制了股市试行前期超级牛市的产生以及第一次泡沫崩盘的出现。
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任凭陆弘毅再怎么挣扎,他手里的资金也不过是将将翻了十倍。
没有充足的资金,他眼睁睁的错过了入股微软苹果等一系列高科技公司的机会。
陆弘毅将最后的希望放在了房地产业上。
孟则知毫不犹豫的击溃了他的幻想。
陆延风一家搬出陆家的第二年,市医院更名国家保健院,不再对普通市民开放,只负责接诊前来求医的国外患者,主治医生当然是孟则知,至于国内的,直接去东区找他就是。
平均下来,孟则知每个月接诊两个病人,每个病人最少给华国带来五千万M元的投资或援助(后来在上边的暗示下,院方开始优先接收带来投资或援助多的病人,九十年代后,这一数字基本上没再低于过一亿M元)。
这么算下来,一个月一亿M元,一年就是二十四亿M元,折合华国币两百亿,相当于当年京城市GDP的一半。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好处,至于背地里上边和这些病人背后的势力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孟则知就不得而知了。
空前宽松的国际环境,推动了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不再依赖于土地财政(现世里,普遍认为造成后世房价高涨的主要原因是98年分税制造成的土地财政引起的直接后果,即各省市当地企业的税收国家拿走百分之七十,只给地方政府百分之三十,导致地方想要谋求发展,官员想要出政绩实现GDP增长就必须依靠出卖土地)。
新一代领导人充分吸取了九十年代初R国房产泡沫的教训,制定了严格的土地买卖政策,规定个人及家庭拥有房产不得超过三套,而且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行为,要求土地出售之后一年内必须动土施工。
在这样严格的政策下,国内的房价始终维持在普通民众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陆弘毅圈买土地的盘算彻底落空。
接二连三的的失败过后,陆弘毅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不能自拔。
失去了青年才俊光环的陆弘毅说白了就是手里有点钱的瘸子,左攸宁受够了他的暴脾气和沾花惹草的性格,终于在九八年的时候向陆弘毅提出了离婚。左家很快把她接了回去,隔年,在左家的安排下,她嫁给了一个和她年纪相当的鳏夫,对方是左家老爷子的远房外甥,膝下没有孩子,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副厅级干部。半年后,她有了身孕,一切都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日子还在继续。
二零三五年,年已古稀的陆弘毅在家人的陪同下游览长城,路上偶遇了上一世狠心抛弃他的女友。
她穿着一身得体的西装,身旁的人恭恭敬敬的喊她董事长。
年迈和雍容,分割出两个极端。
对方抬头看他,目光落在他萎缩的左腿上,眼中闪过一抹同情。
陆弘毅彻底的崩溃了,回到家的当天晚上就发起了高烧,没过几天就一命呜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