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三百一十九章 皇兄所在即为家

第三百一十九章 皇兄所在即为家(2/5)

目录

「不能打井的地方,百姓基本迁往了安南,包括四川的百姓也是,目前必须迁移的百姓数量在四十二万左右,四川的尚未统计。」

「户部拨发了二百万两迁移银和四百万石迁移粮,另外对留下来而田亩绝收的百姓采取以工代赈的方法,雇佣百万民夫梳理黄河河道。」

「户部和御马监还有钱粮吗?」朱由校担心的询问,而朱由检则是请朱由校放心道:

「尚有七百余万两银子,各地府仓北调的常平仓粮也堆积近两千四百万石。」

「诸省的粮价维持在七百文以下,尽量不超过七百文。」

「嗯……」听到这话,朱由校点了点头,显然朱由检在的时候,政务和军务上的事情,他不用费太多心力,他只需要维持朝堂的平衡就足够了。

「倒是辛苦弟弟了。」朱由校产生了一些愧疚,毕竟眼下的朱由检,名义上是齐王,实际上都快比得上宰相了。

「国事艰难,哥哥休息一段时间也好,等明岁若是南边的事情平定,臣弟再带兵扫北,届时需要哥哥劳心劳力了。」

朱由检不觉得有什么艰难的,他来到这个世界,拥有了这个身份,肩膀上就得担下这个担子。

尽管眼下的他可以把担子送下来,但他并没有一个可以帮他挑担子的人。

晚明的问题,实际上也是缺少政治能臣的问题,如果偏要选几个人进入内阁,那袁可立、洪承畴是朱由检唯二能选的人。

孙承宗战略谈的不错,但一到战术就拉跨,况且对于政治和经济的理解太少。

孙传庭和卢象升、熊廷弼三个人的性格,注定了他们如果进京为官,会得罪许多文武官员,放他们在边疆才是保护他们。

只有袁可立和洪承畴这两人,不管从哪里来说,二人放到内阁都是足够的。

就单纯的经济问题,历史上的洪承畴也看清楚了农民起义军对明王朝的破坏到底有多大,因此在明朝许多人还期待招抚的时候,他都是选择赶尽杀绝。

解决不了经济问题,农民起义军招抚也无用,后续还会再度反叛。

松锦之战,朱由检给洪承畴的底牌也算不上当时能拿出最好的底牌,但洪承畴依旧打出了几场小捷。

如果不是王朴卖队友的行为,洪承畴带领大军撤回宁远并不困难,甚至如果没有兵部的制衡,洪承畴能继续保持压制黄台吉的局面。

关键是,洪承畴这厮脸厚心黑能力强,放在整个大明二百余年的历史,甚至丢到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他也能玩的风生水起。

「安南之役后,洪承畴或许可以加封太子少保了。」

朱由检在给洪承畴找位置,洪承畴这个人,他最多再用三场战役,就得把他调回京城。

「嗯,不过弟弟先前说过要平南掌,那洪承畴平了南掌之后岂不是封无可封了?」朱由校疑惑开口。

「倒不至于……」朱由检说道:「伯、侯、公……他还能再征战三场,并且得在十年内解决,随后调回京城,或者调往西北。」

「十年……」朱由校微微皱眉,他觉得自己弟弟有些警惕,十年之后洪承畴也不过就是四十四岁,正值壮年,调回京城有些浪费了。

朱由校觉得有些浪费,但朱由检很清楚,把洪承畴放在西南太久不是一件好事,况且十年之后大明也需要洪承畴了。

顾秉谦的年纪,十年后能

不能用还是问题,而十年之后则是大明大旱最严重的最后七年。

把洪承畴调回京城,从六部尚书开始担任,随后进入内阁,以他历史上被人天天骂还能活到七十二的情况来看,这家伙最少能经营内阁二十年。

袁可立已经六十五岁,比顾秉谦还大三岁,而他没有顾秉谦好用。

让他当一个外臣,名留青史,比留在京城勾心斗角要好得多……

「唉……」一想到自己没有名臣可用,主要是因为万历那些年摆烂导致文武官员断代的缘故,朱由检就气不打一处来。

不过朱由校的话,倒是让朱由检对是否出兵南掌纠结了起来。

就资源来说、南掌的资源并不算好,而且是一个高原丛林国家,矿产数量也没有那么吸引人。

打南掌、很容易打成长期治安游击战,而且南掌人口只有几十万,耕地不过一二百万亩,让人觉得有些鸡肋。

如果南掌继续奉大明为正统,接受大明的经济、驻兵和文化,那么朱由检倒也不想拿下这块地方,因为投入和收入不成正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念能力是二次元武器系统 海吾秀明 想要成为救世主的我却当上了独裁者 寒门医女:别人练武我修仙 秦始皇的外家来自现代 熵变恒 八零小寡妇孕肚回归后,禁欲军少心慌了 为了不写暑假作业,我参加奥运会 CS:才16岁,让我老登逆袭? 不想卷科举,奈何大哥先躺平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