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1/3)
说来多尔衮这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实上多尔衮就是故意这么做的,上辈子他也这么做了,有理由有根据:兵士并非轮休回家,而是以组、队为单位去修理军械,那么在集合的时间之前,若家住得近的,回家一趟也是人之常情;至于退兵三十里,那是因为围城一年多以来,以骑兵为主力的八旗将士们的马儿把三十里内的草都啃光了,若不退兵三十里马儿都要饿死了。再加上几个月之前多尔衮才用过退兵这招来引诱锦州城内的祖大寿带兵突围,结果使对方损失惨重,所以这次他们一定不敢再试一次了。
这两条军令本身毫无过错,却会使此时心情不稳的皇太极勃然大怒——而多尔衮之所以敢再次这样做去惹怒皇太极,自然是有理由的。
上辈子也是赶在这个时间段,多尔衮这样做了之后,皇太极差点儿就要杀了他——当然,这里面确实有海兰珠的挑拨和枕头风的作用,但那只是多点了一把火而已……多尔衮心里清楚,真正的原因是,当时已力渐衰弱的皇太极恍然意识到,他一直在栽培的好弟弟,风华正茂且势力愈盛的睿亲王多尔衮已然逐渐长成了一个大威胁!这个威胁,无论是对皇太极,还是对皇太极的继任者,都如芒刺在背。所以皇太极想借机办了他,甚至杀了他,后来还是大玉儿想了个法子帮了多尔衮,又是一场朝堂风波之后,多尔衮最终只是被降爵了事。
这一世,尽管多尔衮之前和皇太极的关系远胜前世,但多尔衮并不认为皇太极就会不想杀他了——因为多尔衮的威胁也更大了!他年轻力壮、声名远播还战功赫赫,更重要的是,非但群臣对他风评甚好,便是在军中,多尔衮也是势力庞大。
军队,才是皇位的根基。此时的八旗,两白旗本就是多尔衮和多铎的亲兵;两红旗是代善那一支的,这些年也逐渐倒向了多尔衮的这一边;两黄旗是皇太极的嫡系,多尔衮倒是不大使得上力;但两蓝旗自从阿敏和莽古尔泰倒了之后,本就势力大损,如今更是成了缩头乌龟两边不帮——这样一来,只要多尔衮能再加一把力把代善那一支彻底拉到他这边,就是逼宫篡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这些情况,皇太极难道会完全不知道?
若是皇太极知道了,那么试问,有哪有一个帝王,可以容忍这样的威胁?因此,多尔衮自认为,皇太极没理由不想杀他……
不过这一次多尔衮自然不指望大玉儿的帮忙,他之所以还要这样做,激化他和皇太极之间无可调和的矛盾,令皇太极对他起杀心,是因为多尔衮有这个自信——以他这辈子的人脉积累,皇太极本来就不可能杀他!
而且,皇太极近年来因为海兰珠越发昏聩,宗室和大臣们本来就有所不满了,上次他更是把代善一支也几乎得罪光了,这次如果皇太极铁了心要杀他,只会激起更为严重的朝堂乱战,令皇太极进一步失去人心……到时候,多尔衮只要让宗室大臣们都知道他有理有据,非但不会有危险,反而会进一步加深众人对他的认同和支持——看,皇太极已经老了,昏庸了,他不再是那个英明神武的皇帝了,又怎能继续带领大清走向光辉的未来呢?可他多尔衮不同,他年轻,有勇有谋,且仁义宽和,那么……何不……换一个皇上?!
多尔衮正是想借这件事,给他做一个逼宫篡位的铺垫!
当然,事情不可能那样顺利,但多尔衮要通过这件事来积累,积累他的势力、兵力和人心,同时也要积累臣民们对皇太极的不满、失望、甚至痛恨的心……只要有了这些“心”,还怕大事不成么?
按多尔衮的计划,最不济,熬到皇太极死了,这皇位也该是他的——这一次,豪格已经被废了,多尔衮不可能让他再站起来。没有豪格和多尔衮争,后面的那些小阿哥们根本不成气候。再加上人心所向,多尔衮登基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倘若,还有更好的机会,多尔衮真的很想来一次逼宫篡位……他实在是很想很想,想面对面地和皇太极算算总账!他已经恨了两辈子,若让皇太极就那么因为海兰珠的死而生病驾崩了,未免也太优待他了!
在遥远的锦州城外,夜半月圆,多尔衮独自在军帐之中悠然地笑了:皇太极,你就出招吧,以你现在的糊涂劲儿,出的都是昏招,你想杀我?你做得到吗?
而另一边,盛京城,皇宫内。皇太极此时真是头疼欲裂,这一茬接一茬的事,已经弄得他有些吃不消了……皇太极也不年轻了,早年随努尔哈赤征战四方也落下了不少旧伤,这么折腾了近两年,当真是快要精疲力竭了。
八阿哥病重,皇太极也不禁想,那毕竟只是个奶娃娃,人小福薄,是不是他册封皇嗣的旨意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其实当初他也只是一时兴奋,在喜事连连之下便册封了皇嗣,并未经过慎重考虑,也不是真的就要把那个不知贤愚的婴儿当做继承人了。
这样想来,皇太极对这个儿子也有些愧疚和怜惜。但另一方面,皇太极对海兰珠,倒真是有些烦了。纵使他体谅海兰珠对他的深爱,对八阿哥的一片母子真情,但皇太极内心里毕竟不认为他自己对海兰珠有什么深爱,之前对她宠得没边儿,那只是建立在一种自我安慰和移情的作用下罢了——这样的宠爱,实在禁不起永无止境的哭闹和不可理喻的迁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